在《第55次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》中提到了截止2024年12月31日,共有302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在国家网信办完成备案服务。随后迎来了deepseek火爆网络,随之而来的是deepseek接入政务系统。然后各大厂商、平台纷纷接入deepseek。至此在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这一维度上形成了以deepseek为首,多平台共同发展的局面。
为什么不能独存deepseek呢?因为用户的需求是多元化的,每个平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特点不一,刚好符合了用户的需求。另一方面,用户习惯不同,喜欢用百度的,比如站长们,还是喜欢在百度的搜索结果页面看AI的回答,或者点击AI按钮进行追问。喜欢用微信的,直接“搜一搜”,或者下载元宝。大家都会按照自己的习惯来进行使用,只有当习惯的软件不能达到使用需求的时候,才会选择切换。
各个产品功能偏重不同。用户需求和习惯不同,这给GEO的启示是,我们要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进行生态布局。当我们分别在百度AI、deepseek和元宝输入相同的问题的时候,得到的答案完全不同。百度的回答更多来自网页搜索,然后进行深度思考加工再输出答案。这就要求我们还是要进行SEO优化。元宝的答复信息源更偏向于书籍和微信系的产品。这就要求我们在SEO优化的时候兼顾搜狗搜索引擎以及公众号、搜一搜的结果优化。deepseek推理过程并没有公开数据来源,但是仔细分析,还是可以寻到一些蛛丝马迹。就目前来看,这些结果其实都在指向一个方向,那就是企业要进行长远的、多平台的品牌生态规划布局。
上海奇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 2009-2025 www.qisir.com 沪ICP备2024069460号-1